
精选高中游记作文汇总九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游记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游记作文 篇1在期中考结束后,我们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日子——价位们组织的野外春游活动。
一大早,同学们相聚在一起,谈谈这个,讲讲那个,都是讲关于今天的野外活动,同学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纷纷:“今天的活动有什么?今天中午吃什么?好吃吗?今天烧烤谁来烤?谁要撒油……可热闹了,都期待着一会儿的一幕幕情景!
开始起程了,我们坐在第一辆车,负责带队进“青龙寨”。队伍犹如一条长龙一般,虽然看不到尾,但是隐约可以感受到队伍的壮观。车子里的我们也不是闲着没事干,一会儿看看后面的车有没有落队,一会儿关心我们会不会开的太快,或者太慢……
终于到了“青龙寨”了!一进“青龙寨”,就犹如走进了一个绿色的世界,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这里有许多仿古的楼房,里面住着人家,让我们想到了50年代!路旁有许多稻田,农民伯伯正牵着黄牛耕地。再走近一些可以看见农民伯伯挽着裤腕在河里面插秧呢!一旁的高山绿水环绕着这片土地,融入大自然之美,让我们享受淳朴田园之旅我们停好车后就马上去山间里烧烤了,我们找来一个烤架,架在火炉上面,女生们洗完手后在一旁串起食物来,庭芳妈妈还把食物煮了一遍,所以还没烤就香气浓浓了!
安琪爸爸则帮我们生火。他先把报纸点燃,点起火源,再把纸皮放进去,把火烧得更大些,最后把煤炭放进去!架子盖上,煤炭烧着后便可以烧烤了!
我们先烤丸子之类的,叔叔教我们要在丸子上抹油,不然会黏在烤架上,我们抹油的手忙脚乱,忙不过来!食物在烤架上要经常翻动,不然会常常烤焦。不一会儿我们就考了好几串,我们津津有味的品尝着~~~吃的不亦乐乎!可差点忘了架子上还在烤,烤焦了好几串呢!哎——真是浪费!
……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最后一个活动——钓鱼。不去钓鱼的可以自由休息。我们小孩子家哪静得下来,连忙拿起一根鱼竿和一团鱼儿带湖边钓鱼。爸爸可是钓鱼能手。我学着爸爸,先拿起一小块鱼饵,挂到鱼钩上,然后把鱼钩向水里抛,尽量抛远些比较有鱼儿上钩!当鱼饵在吃饵时,可以看到浮子在上下抖动,然后我们就把鱼竿向上斜一下,然后提上来。爸爸钓了四条鱼。让有一条鱼上钩时,我甩的太用力了,结果鱼儿飞了出去,鱼儿掉到水里去了,溅起水花!害我白高兴一场!
要回家了!我深情地望了一眼着周围的青山!真美呀!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学会了烧烤,还有钓鱼!虽然是一个雨天,但雨水淋不湿我们的心情。回家的路上,雨水下得更大了,像是苍天演奏的交响曲!蒙蒙细雨伴随我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高中游记作文 篇2三年前的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本溪旅游,那里的水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亿七千万年前,本溪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退去,石灰岩在地质活动中被溶蚀,形成了水洞。几亿年过去了,日伪时期,几个日本兵发现了洞口,但是他们进去之后就再也没有走出来。直到1962年村民朱长清才第一次在水洞里走了一圈。1983年5月,本溪水洞正式开放,被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并被评为本溪水洞游记作文高中A级风景区。
我们来到洞口,向洞内望去,眼见之处是一座高、宽各20米的“大厅“,里面漆黑而深邃。再往前走是300多米的旱洞,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有古井、龙潭、百步迟等诸多的景观,让我感觉好像是走进了童话的梦境。也难怪当地的人都传说这洞里面有龙。大厅正面是通向水洞的人口,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座幽静别致的“港湾“。妈妈对我说:“这里倒像是码头。“我说:“这里不就是码头吗?你看,前面还有船呢!“爸爸听了大笑起来,弄得我一头雾水,进了水洞也没弄明白。
水洞地下暗河全长5800米,现在还有3000多米没有开发。已经开发的2800米,面积就已经达到了3。6万平方米,空间40余万立方米。最高处38米,最宽处50米。河道曲折蜿蜒。“三峡“、“九湾“清澈见底,故名“九曲银河“。“银河“两岸石笋林立,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洞顶钟乳高悬,晶莹斑斓,神趣盎然。新开发的500米暗河别有天地,神秘莫测。
数万年前,古人类发现此洞,并在此栖息,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在洞口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和动物骨骼,4020xx年前的陶器,3020xx年前的钱币等。关于水洞的传说也很多,流传很广的有一个关于白蛇的故事。据说1994年乡民朱志明发现了一条通体透亮的白蛇,就把它捉住了。没过多久,天空突然乌云蔽顶,电闪雷鸣,一个火球进入了水洞,同时一道闪电横贯在水洞内,周围所有照明设施一起失效。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却为水洞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我们乘坐的小船向源头驶去,行到尽头是一面石壁,上面写着“一线天“,我想到千山有“一线天“,想不到这里也有。石壁后面还有3000米,真正的尽头到底在哪里,现在大家还都说不好。
水洞里的“剑群“是钟乳石群,让我想起了冷兵器时代的战场。水洞最开阔处有一柄7米长的“倚天长剑“。水洞弯道多,我们要不时注意,头上有没有“宝剑“袭来。“玉象“景观惟妙惟肖,象腿没入水中,侧看象鼻温顺地垂着,恰似闲庭漫步。水洞的工作人员凭着三分景象、七分想象,为这些大自然的杰作想出了那么多恰如其分的名字,像“佛手“、“福寿双星“等。
洞穴深处的钟乳石未受氧化,呈白色。蓝、绿两色灯光照在上面就显得有些诡异。虽然水洞是单通道,但在顶壁上可以看到小支洞,形状奇特,光在洞与水之问流转,可以看到光的颤动。
近年来,本溪水洞景区对附近的景区都进行了改造。如今,洞旁有湖,湖畔是山,山下藏洞,山水相连,水天一色。从水洞出来,我不禁由衷地感叹:这里真是人间天堂!
我不会忘记这里。
高中游记作文 篇3癸巳年六月,予因中试后,其绩不得愿值,终日郁郁。十五日,予兄友志成、路长为解吾郁,遂相约明朝与君游于镜湖上。虽几番周转,终得以相游。泛舟游,观镜台,登古城,感时事之变迁。相伴谈笑,不觉中,予心之所郁尽释也。今日忆,仍有感于兄友之慰告,遂与长诗,以记之。
风干蝉噪苦日长,榆荫垂柳人影繁。寒水不消其中烦,无奈心结郁郁欢。友人相望又相劝,不解予身心事难。终谅兄友忠言劝,明朝舟游镜湖上。
晨风抚柳雨微凉,长车辗道尘皆扬。颠簸长路身形晃,起伏高坡绕峰转。途旁稀繁交相换,人烟过后群芳绽。日探青云风渐暖,急车掠影长道干。闭目昏睡忽觉醒,原是喧笛镜台至。
日映苍茏翠树林,拱桥人过透凉意。并行忽言游舟去,终得雇船湖上行。轻踏转轮涉碧水,迎面和风抚人醉。风起船摇满湖 ……此处隐藏4809个字……末,天气又好,所以进山游玩的人也还不少。间或也能看到前面山道上行走着稀稀落落的几个人,有游山的恋人,也有来还愿的香客,人声与鸟语鼎沸,奇花与异草争艳。山路石级依山势而建,清幽奇险,时缓时陡,曲折迂回,正如欧阳修在《远山》一诗中所写:“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峰峦随处改,行客不知名。”路旁小沟浸水成溪,泉水汩汩,涧水潺潺,古木葱茏,松衫拥翠,枫柏染红,修竹盈绿,奇花漫岭,颇有几分幽深之感。美景如画,人行其中,神清气爽,身轻如燕,脚步轻盈似兔。
来到“响鼓石”,一行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响鼓石”位于浮邱山半腰,这里地势平坦,古松翠柏、青石成台,为游人登山顶的天然休息之地。记得二十年多前年少的我随父亲从山的另一侧爬到“响鼓石”在此休息时,曾见这里原有三颗千年古松,千年古松墨绿中透着青黑,粗厚挺拔,茂密浓郁,高插入云。苍劲挺拔的浮邱古松,抱崖而立,郁郁葱葱,冠盖青台,那自有的凛然傲骨之气,就宛如看见我那辛勤劳作一生的父亲。看着眼前只剩下的两株古松,我为那棵不在的千年古松,不由从心底唏嘘时间与亲人的易失,睹物思人,历历在目……
“响鼓石”同时也是欣赏湘北湖区风光的最佳之处。站在“响鼓石”上那兀起的青台上,只见苍松滴翠,岩石耸立,群山象骏马奔腾,千峰如雨后春笋,山峦叠嶂,气势磅礴。另有一处瀑布崖,数十米的悬岩峭壁,山泉飞泄而下,飞瀑如练,溅落山涧,景色十分壮观。山风从谷底徐徐送来,翠耸风鸣。极目远眺:资水蜿蜒如练、衣裾飘飘;洞庭云蒸霞蔚、仙雾缥渺,美妙无比!
“道路虽无尽,前程正可期。”从“响鼓石”沿着麻石青阶婉蜒直上,经“美女泉”上行两百米左右,顺山道右拐即见“浮邱山林木管理所”,管理所后青竹林中有一岩洞——“风洞”。“风洞”与山上另一处“火云洞”自古齐名,“风洞”洞口常年冷风飕飕,前人用大花岗岩盖住,只留有一条窄缝,游人可伸进手掌或脚掌试探,果真如此!传说此洞可通洞庭湖,有一孽龙藏于洞中,一有机会便兴风作浪,危害百姓。玄武祖师为救庶民,用铁锁将孽龙锁在洞中。不信你可探头瞧瞧,幸运者还可观到龙颜呢!而相邻不远的“火云洞”一带正盛开着桐树花与野杜鹃,远远望去,满山遍谷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有粉红的,金黄的,粉白的,最多的还是那血红色的野杜鹃,朵朵争艳,灿烂如仙女一般美丽,在满谷翠屏丛中,如繁星点缀,如珍珠镶嵌,煞是眩目迷人。
“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耳边突然从山顶传来震耳的洪钟声,在空旷的山野回转悠扬,余音缭绕……
绕过“蜡烛峰”,前行五百米,既到山顶,眼前突的变的空旷明晰起来,在鸟语花香,古树环抱,绿树成荫中藏隐着一座典型的中国佛教式古代建筑物,原来这就是声名远播、闻名遐迩的千年名寺:“浮邱禅院”。“浮邱禅院”座北朝南,青墙碧瓦,翘角飞檐,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的映射下显得凝重而辉煌。相传寺院为两晋南北朝的刘宋时期始建,初为道观,唐代改成禅寺,为湘北唯一道佛两教并存的古观寺。因此浮邱寺也就成为湘北道教、佛教的发源地。
来到浮邱寺前,我恍如隔世,眼前的浮邱寺建筑壮观,金碧辉煌。早已不是多年前那个残恒断壁的模样。寺前有几株高大的千年银杏依旧树相掩映,显得格外清幽。寺内散发的檀香烟火与袅绕禅音更使云翳四面的浮邱古寺平添了几许幽深恬静。
“浮邱禅院”最早为五进五宅五殿式结构,“浮邱禅院”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北宋时期,它是当时湘北最大的佛道合教的寺院,下分为八个禅院,占地二十多亩,殿宇高大无比,壮丽绝伦.寺内的高僧云集。现存的寺宇建筑都系十年前当地政府在原清代重修的遗物基础上扩建翻修而成。禅寺为一个大院,中有三进四宅大殿式布局,整座寺院以祖师殿为中心,左、右有游廊与亭、阁、楼、台相连,气势非凡。沿中轴线有寺门、石牌坊、玉皇殿、寺佛殿、玄武祖师殿、祖师殿等主要建筑。里面供奉有玉皇大帝塑像、无量寿佛塑像、玄武祖师像以及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在祖师殿里的佛座台嵌有一米宽、两米长的青石板,镌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为道光帝御笔。游历整座寺院,发现寺内历代石刻石碑琳琅满目,行草篆隶,各体皆备。这里成了碑刻的博物馆。而整个建筑依山势层层构筑,布局精巧、气势雄伟。左有藏经阁,右有省思堂,前有望海阁、后有大悲院。大悲院内走廊雕梁画栋,上面的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栩栩余生,全为精雕细刻之极品,可惜全是由佛道典故,我平时不甚了解,也就只好“走马”了。院中间为寺院僧人开种的菜地,环境清幽,间或栽种有各季花木,有玉兰、山茶、梅花、杜鹃、丹桂,四时花开,各吐芬兰,姹紫嫣红。菜地中央有一小口古石井,井沿麻石早已被岁月的井绳磨得光溜溜的,井深数丈,青黑乌亮,觅上一口井水,清甜怡心、直入心肺。
禅寺两边有僧房、斋堂、客房等,并有僧尼主堂念佛,香火颇盛。百求百应,甚为灵验。
出得寺门忽然眼前一片白蒙蒙的,山间雾气随轻柔的山风起舞,片刻成云,围绕身边。同行的人瞬间不见人影,被轻柔棉絮一样的云海包围,沉没在白雾之中……山间林岚飘浮,雾雨迷朦,如入仙境,忽隐忽现。脚下的山峰都被白茫茫的云海笼罩着,而如烟如雪的白云在千峰万壑之间,在黛青色的山峦映衬下,更是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宏伟壮观……“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人亦有了轻飘飘飞仙般的感觉。
待云雾轻飘散去,顺其西南方稍走一百米距离就可以看见“飞来石屋”,“飞来石屋”开凿在壁立如削的峭壁上,立在屋前,俯视群峰耸峙,苍翠葱宠,峡底清流;仰望凌空峭壁,天光一线。“飞来石屋”自古传说纷纭,以至后来越传越神。相传是修始祖仙人炼丹之处。修仙人炼丹,煮石充饥。石屋四壁刻有“八仙飘海”、“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图饰。石屋左侧,立着一块上书“丹台”的石碑。
石屋左侧有一“炼丹台”,“炼丹台”尽管只能看见遗留的石炉,但可以从石炉炉心零散的、尚未烧完的焦碳上看出远古香火正盛的浮邱山上道士在此辛劳地修炼金丹的模样。从“炼丹台”往上看,就能看见悬建在“香炉峰”上的“炼补亭”。
在浮邱山巅观日出、观洞庭、观云海,赏夜月、赏春花、赏雪景都是难得的享受。
时日,日出东方,霞光万道,直冲云霄。入夜,雅致清凉,皓月当空,月映天际……洞庭与资水,白光如链,水天一色。赏春花百艳竟美,看夏蝉羽翼齐飞,听秋雨滴漏声残,观冬日雪霁似银……四季花海云天,曲调低幽,勾魂摄魄。浮邱山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处避暑的胜地,而是一个四季常景迥然不同的长廊画卷……浮邱山就如一妩媚多情、脱俗清丽的深闺处子。今日我轻轻地走近,只掀开了她遮头纱巾的一角,却半露了她惊艳绝伦的容颜……我是不是来得太早?我的倾慕惊了你的春梦!为你灵气扑面的刹那,为这惊鸿一瞥的瞬间,我痴目无语,无法用言辞修饰你娇羞的容貌,亦无法将你的美丽定格成长久的记忆。你在此等待谁呀?或许我是来得太迟?千万年以来你将你全部的美丽无私的长久的绽放在山之颠上。山风依旧,谁又能带走你的片刻欢颜?
人生短暂如过隙之驹,我心依恋,然美景何处不有?我心怅然,为失臂之交而倍感伤怀。人生若能璀灿一次,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的形影厮守?若能飞翔一次,又何必留意聚散离合的刻意相随?
屹立山颠,心太远,风景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