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儿歌教案

时间:2025-04-24 11:24:14
大班儿歌教案

大班儿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儿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儿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朗读。

2、让幼儿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要勇敢、自信地克服困难。

3、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鼓励帮助,而不讥笑。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走过独木桥的经验。

物质准备:课件《小熊过桥》、小熊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走过独木桥吗?再走得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2、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教师:(1)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觉?

(2)头上乌鸦在干什么?桥下流水怎么样的?小熊怎么说的?

(3)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看了乐得怎么样?

3、教师教幼儿学习儿歌《小熊过桥》

4、讨论:你们喜欢儿歌中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5、游戏:走独木桥。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小熊、小鲤鱼等动物头饰,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内容。

活动反思:

《小熊过桥》这首儿歌虽然内容较长,但这首儿歌富有情趣。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在活动中运用了相应的课件,让孩子进行理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进行讲述,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的心情来帮助幼儿学习,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观察讨论,体验的过程来快乐学习。从而让幼儿懂得自己遇到困难要克服,别人遇到困难应鼓励帮助的道理。

大班儿歌教案2

目标:

1、理解并学习儿歌

2、能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和表演儿歌

3、体验和小朋友合作的快乐

重点:

学习儿歌。

难点:

有感情的表演儿歌。

准备:

图片,音乐,绳子。

过程:

1、我和绳子做游戏

幼儿能够发挥想象,用不同数量的绳子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图形。

2、讨论蜘蛛与蚊子。

A、出示蜘蛛、蚊子的图片一起说说它们的特点。

B、提问: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

转折: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正在做什么?

3、学说儿歌。

A、对课件内容提问,帮助幼儿掌握主要句型。

B、朗诵儿歌,以游戏接力的形式熟悉儿歌内容。

4、手指游戏。

1)老师示范表演

2)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能够根据儿歌内容进行手指表演儿歌)

5、儿歌表演

1)老师示范表演

2)幼儿分组表演

活动反思:

第一个大环节,我和绳子做游戏。幼儿能够发挥想象,用不同数量的绳子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老师示范后请大家自主去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幼儿还摆出了潜水艇,有的摆出了汽车,有的摆出了蝴蝶......第二个大环节是儿歌:蜘蛛结网,这个活动是幼儿理解并学习儿歌,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和表演儿歌。谜语游戏,一下子就将孩子们的注意力抓了过来,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接下来的情境小故事更是将儿歌含义诠释的淋漓尽致。在这基础上,孩子们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很高涨。第三个大环节是儿歌表演,我们将手指游戏变成了真人角色表演。不同的形式,同样的儿歌,孩子们的兴趣不减。而且儿歌也掌握的很快。

这次对家长开放英语教学活动,是想让家长了解幼儿现在的英语口语发展状况,了解老师的教学方式,等等。活动形式为开放式,自主参与式等。活动中,老师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大家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幼儿的机会是均等的,教学形式的活泼生动,老师的循循善诱,孩子的积极参与,都获得了家长的好评。孩子们很开心。自己也觉得很满意。

大班儿歌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儿歌《量词歌》,感受儿歌活动的乐趣。

2、通过找错、创编活动,能正确使用量词。

  活动准备:

一份儿歌范图、汉字卡片“量词”。

活动过程:

  一、找错活动,提高幼儿的听辨、改错能力。

1、师:现在,老师要讲几句话,这几句话中有三个地方讲错了。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错的地方找出来。

2、师:“小红、小明两条好朋友出去玩。玩累了,就去买两件方便面泡着吃。吃完后,他们就爬到一朵床上睡觉了。”

3、引导幼儿大胆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对量词的正确使用有个初步的感知。

4、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把我说错的地方都找出来了。两条好朋友应该说两个好朋友、两件方便面应该说两袋方便面、一朵床应该说一张床。“个、袋、张”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量词。”(出示字卡“量词”。)

  二、通过猜想、揭示活动,引导幼儿愉快地学习儿歌。

 1、师:今天,有很多量词都跑来跟我们做游戏了。不过,他们都躲在一首儿歌里面,要大家把他们猜出来呢!你想来猜一猜吗?(想)

2、出示儿歌第一句“一头牛,两匹马。”

师:看!图上是什么?有多少?请你来说一说!(引导幼儿说:“一头牛,两匹马。”)

3、猜想第二、第三句儿歌中的物体名称。

教师朗诵“三条××,四只×,五本×,六支×。”把××朗诵在心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物体的名称。例如:三条鱼、三条裤子、三条辫子、三条狗……四只小鸭、四只小鸡、四只螃蟹……五本本子、五本书……

4、出示儿歌内容,为猜对的幼儿鼓掌。

5、猜想第四、第五句儿歌中的量词。

教师朗诵“七×树,八×花,九×飞机,十×车。”把“×”量词念在心里。

(引导幼儿自己想猜想哪一个就说哪一个,可以不按照顺序。)

6、出示正确答案,给予猜对的幼儿以言语奖励。

7、教师小结: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量词也有这么大的学问,牛要说“头”、马要说“匹”。所以说(出示儿歌最后一句):“量词千万别说错,说错就要闹笑话。”(幼儿跟念两遍。)

8、倾听老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后,鼓励幼儿结合范图朗诵儿歌。

  三、创编活动。

1、师:生活中每一样东西都有属于它的量词。现在,请你找一两样东西,把它的量词说给出来,如果说 ……此处隐藏5771个字……幼儿品尝食物,并让幼儿交流品尝的结果。

1、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品尝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食物了,但是尝过之后要想一想这个味道该怎么说呢?

2、老师让幼儿在组内先交流。老师巡视并观察,同时跟幼儿交流食物的味道,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觉。

四、集体交流品尝结果。

1、师:请小朋友回忆一下刚刚自己都尝到了那些食品?你还记得它的味道吗?

2、老师依次出示食物,引导幼儿用“ABB”的结构词语来进行描述。

五、引导幼儿编儿歌记忆“ABB”结构的词语。

1、今天我们尝到了好吃的食物和调料,我们还学会了好多新的描述味道的词语对吗?我们来讲它们编成儿歌,好不好?

2、引导幼儿编儿歌。

香喷喷的饼干,甜滋滋的西瓜;

酸溜溜的柠檬,甜滋滋的橘子。

辣乎乎的辣椒,咸津津的盐巴,

麻乎乎的花椒,甜滋滋的白糖。

……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和妈妈一起看看家里或者厨房还有什么食物或者调料,在妈妈的允许下尝尝它的味道再和妈妈讨论一下它的味道好吗?

大班儿歌教案13

设计意图:

学习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传统的语言教学形式限制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想象。因此,在这个活动设计里我们尝试用哑剧引入,将语言教学和表演形式相结合,整合成一个能有机开展的活动,引导幼儿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学习儿歌,激发他们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发展其语言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同时配合表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目标:

1、用普通话独立、清晰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学词:瞧、鼓励。

2、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并创编表演动作。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角色大胆表演动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熊过桥》的投影片。

活动过程:

1、哑剧引入,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表演根据儿歌第一段改编的哑剧。

(1)表演力求生动,着重刻画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

(2)请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要求幼儿与教师表演的不一样。

2、学习儿歌。

(1)引入儿歌第一段。

①教师出示投影片并有表情的朗诵儿歌第一段。

师:“请小朋友听听老师刚才表演的是怎么一回事。”

②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③学习第一段,鼓励幼儿创编表演动作。

(2)学习儿歌第二段。

①提问:“小熊叫妈妈帮忙了,假如你是熊妈妈,你会怎么帮助它?”

②请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小熊过桥。

教师正面评价,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③教师出示投影片并以熊妈妈的口吻朗诵儿歌第二段。

师:“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办法帮助小熊,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咱们来听听熊妈妈到底是怎么帮助小熊的。”

④学习第二段,认识并理解词语“鼓励”。

⑤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⑥集体朗诵整首儿歌。

3、分角色朗诵并表演儿歌。

大班儿歌教案14

目的要求:

1、使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教育幼儿同伴间要友好相处,不能以强欺弱。

3、教育幼儿遇到困难要多动脑,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4、学习动词:抬、抛、摇、踢、摔。

准备:

1、事先请一些幼儿排练儿歌的情境表演。

2、儿歌课件一份。

3、小狗、老虎服饰及头饰若干。

4、用绳子做成的轿子若干个,扇子若干把。

一、情境引入,激起幼儿学儿歌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赏情境表演“小狗抬花轿”。

2、提问:表演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老虎做了什么事?小狗想了什么办法教训了老虎。

二、利用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小狗抬花轿》。

1、师操作课件,共同欣赏儿歌《小狗抬花轿》。

2、引导幼儿跟随课件逐句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3、观察课件中的画面,让幼儿说说小狗、老虎的表情变化,并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动词:抬、摇、踢、抛、摔等。

4、引导幼儿随课件录音一起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三、幼儿自由讨论,通过提问教育幼儿同伴间要友好互助,遇到困难时要多动脑,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问题:1、这首儿歌里,谁做的不对?

2、一只小狗和一只老虎比,谁的力量大?

3、为什么小狗们却能教训了比它们大的老虎?

四、幼儿边念儿歌边再次欣赏情境表演,以巩固儿歌。

活动延伸:

幼儿分组跟随小演员们进行儿歌表演,自然结束活动。

大班儿歌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了解各季节常开的花,对植物开花的现象比较感兴趣。

2、能说出自己喜欢的花的特征,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对花进行描述丰富词汇。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看各种各样的花。

2、常见各季的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忆看到过的花。

1、教师提问:你见过什么花?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说一说四季的花,启发幼儿回忆: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有什么样子的花开放?

二、学念儿歌,了解各个季节开的花。

1、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有关花的问题,教师作出解答或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导语:现在啊,老师这里啊,有一首儿歌,儿歌里面就讲到了一年四季开的花,你们想知道吗?

(1)教师念儿歌,引导幼儿提问。教师做出解答或者引导幼儿讨论。

(2)教师再次念儿歌提问:在这首儿歌当中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师其他小朋友来帮助你呢?(如儿歌中的红艳艳、笑盈盈等词汇)

(3)幼儿一起学念儿歌,对儿歌产生兴趣。

根据儿歌中的月份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花,供幼儿记忆。

(4)进行分组练习儿歌,使幼儿熟练儿歌。

三、活动结束:

活动后请小朋友看的相关花的图片,请幼儿念念《花开歌》。

附儿歌《花开歌》

一月水仙清水养;

二月杏花伸出墙;

三月桃花红艳艳;

四月杜鹃满山岗;

五月牡丹笑盈盈;

六月栀子带头上;

七月荷花浮水面;

八月桂花腌蜜糖;

九月菊花迎秋风;

十月芙蓉斗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开放;

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大班儿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