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手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手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手指教案 篇1教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
3、懂得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就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只要具有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读书效
果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注意过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吗?
板书课题:6绿手指
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
出示生字卡片,练读。注意读好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指名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读完课文,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流利。
你读懂了什么?
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
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读生字。
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
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质疑。
小组内互相交流,推代表准备发言。
反馈学习情况。各小组互相补充修改断意。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内进行评价。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理解绿手指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段。
2、学习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新课
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落
总结全文
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讨论老奶奶是怎样培养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老奶奶培育的结果怎样?
听取小组学习情况汇报。
小结:这为老奶奶精心伺弄金盏花,她挑选一株颜色稍微淡的,让其自然枯萎,第二年把它的种子种下去,然后在挑选颜色淡的花的种子栽种,循环往复,经过了20年,终于开出了一朵纯白色的金盏花来。
出示文中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你想对老奶奶说些什么
起初,家里人对这件事情是什么态度?家人为什么那样说?(引导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理由)
此时,你认为老奶奶的佳人会说什么?
当老奶奶把这纯白色的金盏花的种子寄给园艺所时,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时,老奶奶又怎么对他们说的?
你们说老奶奶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
你能说说黑色的金盏花是怎样种出来的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小结:是呀,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办成,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听写。
回顾课文主题。
朗读课文。
组内讨论学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馈学习情况。
朗读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谈感受。
有感而发,自由发言。
因为老奶奶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而且连植物学专家都做不到,所以老奶奶家里人一致反对老奶奶做这件事。
奖金不能兑现,因为年代久远。
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
自由发言。
联系实际谈感受。
板书:
6、绿手指好园丁老奶奶认定目标、坚持不懈
手指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考虑,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此处隐藏2910个字……/p>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手指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 感知儿歌的轻松有趣,学说儿歌。
2、 感知儿歌内容,认识小手。
活动准备:
1、 教具:M—PC、大图书。
2、 教师自备音乐:《幸福拍手歌》
3、 学具: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导入过程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宝宝做运动》
2、 欣赏活动
教师播放儿歌动画,请幼儿欣赏,引导幼儿整体感知儿歌内容。
3、 理解活动
(1)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并表演儿歌。
(2) 教师点击大图书,引导幼儿分句理解儿歌。
(3) 师幼问答,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4、 阅读活动
(1) 教师逐句点儿歌,幼儿跟读,必要时进行纠音。
(2) 借助大图,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并进行空中画指练习。
(3) 教师请幼儿集体朗读。分组朗读。
5、 结束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收书,幼儿整理小图书。教师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请幼儿随音乐做拍手、拍肩、拍腿的动作,结束活动。
手指教案 篇7一。先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作者介绍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脱,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读)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四。字词正音:
sā ǎng ǎtiǎ huì
搔痒 窈窕 秽物
niǔ u iǎ zēng
纽扣 渺小 爱憎
五。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并填写下表。
2。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展示交流:
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____,最后总结写___________。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出示重点句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六。思考:
1.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3。 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七。当堂检测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
2、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八。作业:
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以五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手指》教后反思:
《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是以“把握阅读材料为大意”为主要的阅读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读拼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归纳总结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全班交流。此时,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分析了写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学生归纳出大拇指特点的基础上,我让他们细读了这个自然段。然后我让他们学习前面的方法,去学习其他段落,找出其他手指的特点,最后学习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谈谈得到了什么启示,得出“团结就是力量”。但是还有些同学读得不认真,找不出其他手指的特点,有待在作业时去补讲落实,还有读书读不出那种风趣幽默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