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5-04-12 23:17:28
【必备】美术教案范文合集5篇

【必备】美术教案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案 篇1

小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老虎,学生能掌握利用椭圆形动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椭形并用基本形画老虎。

【教学难点】

画出老虎的不同动态。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老虎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老虎在森林中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老虎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老虎范画,教师扮演老虎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两只老虎》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老虎,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老虎”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真奇怪、真奇怪”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领域

教学目标1、知识:让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画图”工具的使用,设计制作一幅电脑小报作品,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组合成为电子报刊。

2、技能:本课是将艺术的神奇借助于网络来表现,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达到了声色俱备、视听相联的求知新境界。

3、情感: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创作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让学生学习用window软件上的画图板自己设计一份电脑小报。小组将电子小报运用图片演示软件合成一份电子报刊。

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画图工具操作。会进行简单的画图板操作。

教具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学具准备电脑软硬件设备。

课件内容操作示范作品

教学评价1、小组互评

2、共同评价

3、自我评价,把有自己的特色作品介绍给大家。

教学过程: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幅相仿的白纸长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俗内容的绘画作品文化感的认同及理解;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去体验和深刻地理解美术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俗题材长卷构图形式

难点: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展示《五百强盗成佛》图片及东汉 ……此处隐藏4442个字……的教学会如何展开?呈现的作品示范能否如导入那般生动形象?能否让学生的审美思维活起来?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观察。

《人间生活》展开的作品赏析分为二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赏析东汉画像石《弋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庖厨》、《酿酒场景》、《盘鼓、叠案、跳丸》,从“吃、喝、玩、乐”体会人间生活。内容直观,画面形象,四字板书简洁明了,课堂时间也化了不到5分钟,学生们已心领神会;第二环节是赏析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清明上河图》,以《捣练图》为重。先让学生观察与发现三幅画的相同之处——“长卷”,接着,胡老师出示用白纸制作的尺幅相仿的长卷,让学生试着怎么打开,一卷在手,学生们不假思索按惯例从右往左打,错了?再思考,从左往右打,对了?看!老师双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开,视线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随着长卷徐徐打开而慢慢移动,无形中到不失优雅和庄重。在这具体的师生把玩过程中,学生们品味到了达官文人的品读雅俗,领悟到了古代书画艺术独有的鉴赏形式感。我们再看胡老师的'三处示范:一是板画《捣练图》中丫环的发型,流畅而准确的线条,形象而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解读了绘画文本,也向学生解释了丫环一词的形象来源;二是肢体示范画中4位女子围槽握杵捣练的场景应不同面向所构成的一个独立的圆形图(西方),结合“从左往右”的品读浏览视线(中国),帮助学生形象地思考中画绘画的不同透视;三是肢体示范画中玩耍的小姑娘的表情体态,引发学生领会这个女孩是画家在画面中所要展现的时间性(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课堂也就在这个可爱小姑娘的打招呼动作中结束,意喻同学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快乐、健康、幽默的心态去面对。这三处示范,使课堂更充满美术味、生活味,给予学生的也是在朴实中而有真获得。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对某个问题的探讨的结束,而应当是新思考的开始。这堂课留给我们

思考之一:板书示范如何更加有效,如板书的排列、文字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等等。

思考之二:老师准备的绘画长卷示范是否可以更加有效,如果准备一幅真实的绘画长卷,绘制内容来自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日常情景,可能学生个中体味还会深刻;

思考之三: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文本)作品的深度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如《新的实验》一样可以为学生设计体验环节,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思考之四:《人间生活》主题是否可以更加突显,除了作品还可以在语言上给予适当地、反复地提示,有效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会。

希望老师们关注我们美术课堂的教学示范,让教学示范有效于学生的审美理解与审美创意,让美术课堂真正地美起来。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

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学生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现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现家乡未来的风貌;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提供学生活动的情趣性,以及给予学生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巧用材料合作制作。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实践的情感。

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学生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启发他们畅想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以多种美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学生对桥的独特想象,制作和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

教具: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

学具:各种废旧材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 教学导入:

(1)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学生作业。

(2)评价学生作业,并提出如何为未来的家乡进行规划,使家乡更美丽。学生分小组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规划和畅想。

●教学新授:

(1)教师播放现代大都市的桥梁录象,请学生欣赏。

(2)教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一起根据我们的规划和畅想,为家乡设计未来的桥梁。

(3)各小组讨论,画出桥梁设计稿。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交流各小组的设计稿。

●布置作业:

(1)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稿和所带材料,分别创作桥梁模型。

(2)各小组学生合作按设计稿巧用材料,制作桥梁模型。

制作一:

利用废可乐罐、纸板、丝线、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桥梁。

制作二:

利用废纸盒进行切割组合制作廊桥、公路铁路二用桥等。

制作三:

利用废泡沫、筷子等切割组合,制作多种艺术造型的桥梁。

●作业展示评价:

(1)各小组为自己制作的桥题名。

(2)各小组分头参观交流。

(3)投票选举“创意奖”、“技术奖”。

(4)授予“荣誉设计师”称号。

●结束教学。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手工活动,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利用各种彩纸对娃娃造型进行装饰,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白板纸,彩色海绵纸,金银丝带,双面胶,定书机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1.提问:我们人体就像一个圆柱,想象如果将白卡纸卷成一个纸筒,上半部分当脸,下半部分当身体会怎么样?

2.提问:我们还可以用各种材料装饰纸筒娃娃,他们可以是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职业。大家都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呢?

二.讨论

1.提问:怎样才能使纸筒娃娃看起来装饰的丰富呢?五官,衣服怎么样做呢?

2.教师演示几种做衣服,头发的方式与

方法,并帮学生把卷好的纸筒用定书机固定。

三.要求

1.大家要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2.漂亮的头发,美丽的衣服,都等你来装扮了。

现在,大家都动手做一做吧!

《【必备】美术教案范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