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骆驼》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骆驼》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骆驼》教案1教材目标:
1认识部首“贝”和“”。
2运用“……又……又……”造句。
3学会写启事。
4学会分析线索。
5培养沟通能力。
6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
学生需认识的生字词:骆驼采购货物牵着途中又累又困牙齿
跛驮寻找踪影印痕残破残缺不全树叶打听虽然买卖一头一支脚印它
经常动物喜欢远寻获走过教师
所需教具:
1能放光盘的电脑、投影机和大银幕。
2黑板、刷子。
3播放CD的机子。
课堂实录
师:各位小朋友好,今天真高兴来北京和小朋友们上一节课。希望我们这节课呢,你们也是感到开心。好,我们开始上课吧。我要上的这一课是关于失物的,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失物吗?
有谁能告诉我呢?
生:就是丢失东西。
师:对了,很好。
师:同学们有什么丢失物品的经历吗?
生:有。
师:谁有?请举手给我看一下。
学生举手。
师:那你们是怎么去寻找丢失的东西呢?小朋友有经验吗?你说说看。
生:要是发现没有的话,就到丢东西的地方去找一找,也可以到失物认领处去找找。
师:哦,可以到失物认领处去看看。老师呢,昨天刚从香港飞来,在机场就丢失钱包,怎么
办呢?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
生:可以四处问问。
生:可以去失物招领处。
生:可以到飞机上去找找。
生:可以去找警察帮忙。
师:说的很好呀!丢了东西应该去报警。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警察局长的故事,他非常了
不起,因为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还有一个非常精明的头脑,什么案件都能破。有一天一个
村长打电话来,说他们村里丢了一台电机,电机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生:发电用的机器。
师:对了,在咱们北京你们可能很少看到,但是在偏僻的村落,就很常用,没有电,就用它来发电。
听到这个消息,警察局长就带着助手赶紧跑到了这个村子。观察现场,问村长电机有多大?
村长告诉局长,那个电机大概有那么大(教师手势告诉学生)有一两百斤,警察局长仔细地看看现场,发现雪地里有有一条雪印,脚印有深有浅,于是局长叫村长把村里的年轻人都叫
了来,发现有一个年轻人是跛脚,就叫村长让那帮小伙子都走了,让这个人留下来。这个小伙子一听让自己留下来,马上就对这个村长说,村长啊,这个电机可不是我偷的呀,你们可不要冤枉好人呀。
好,大家告诉我,这个电机是不是他偷的呢?警察局长有没有搞错,
生:我觉得局长没有搞错,因为那个人是瘸的,雪地里的脚印也是有深有浅,知道头这个电机的人是个跛脚,所以就是他。
师:哦,他是通过雪地里的脚印来判断,还有没有线索?
生:我觉得可能搞错了,电机两三百斤,他是个跛脚,恐怕搬不动。
师:嗯,这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生:我觉得局长没有搞错,因为局长只是把全村的年轻人叫来,也没有说什么事情,但是一听说把他留下,这个小伙子脱口而出说电机不是他偷的,就说明他知道电机丢了。
师:对啦,这也是线索,所以呢,局长也就用这些线索断定这个电机是这个小伙子偷的。好了,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课文,看看丢失的是一个什么东西。
生:找骆驼。
师:对了,骆驼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
生:骆驼,沙漠上。
师:你见过真的骆驼吗?
生:见过。
师:举手看一下,有多少见过骆驼?好的,那么骆驼背上是什么东西呀?
生:驼峰。
师:你知道,骆驼有单峰的也有双峰,有同学知道吗?
师:(出示图片),在咱们中国骆驼是双峰的,在非洲,骆驼是单峰的。
师:我们看看课文,会读的同学可以跟读。(多媒体演示文章内容,学生自己小声跟读)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生字词语。
师:看一下(课件出示牵)(请同学到前面表演)请你们两个手拉手,这就是牵。请同学来组词。
生:牵手
师:可以说一句话吗?
生:小明和爸爸逛街时,爸爸牵着小明的手。
生:爸爸牵着小明的手去公园玩。
师:第二个字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
生:睏
师:有谁能做一下困的样子吗?
学生做困的样子。
师:有谁能造一个句子----又累又困?
生:我晚上看着看着书,觉得又累又困。
师:嗯,我们学校的小朋友造过这样一个句子,说:美军打伊拉克兵打得是又累又困。你们还有谁想造一个?
生:我有一个,不知道行不行?
师:你说说看。
生:那个警察局长去破案,回来时又累又困。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跛”的解释。(课件)
师:最后一个字:驮。有没有谁来解释一下呢?
生:就是说,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就是驮。
师:嗯,要是我呢,我背着一个书包,可不可以说我驮着一个书包?
生:不可以?
师:什么可以驮东西?
生:一些动物。
师生理解:打听,残破的意思。
师:好,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好吗?(跟读课件)
师:商人为什么带骆驼去外地呢?
生:因为骆驼会帮助他做事情。
师:那在什么地方丢失的呢?
生:在十字路口。
师:那么大的一只骆驼,怎么就丢失的呢?
生:因为粗心大意,所以丢了骆驼。
师:粗心大意很对。
生:因为他又困又累,所以丢失了骆驼。
师:对,是因为又困又累,睡着了,丢失了骆驼。你有什么线索可以找到骆驼呢?
生:他的骆驼年纪大了,牙齿残缺不全,左脚有点跛,但仍能驮东西。
师:通过这些线索能找到吗?
生:路上,他还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线索。
师:老师说的那个骆驼是他要找的骆驼吗?
生:是,因为那个老人说奇怪的脚印,左边的比右边的浅。这就说明这个骆驼脚有点跛。还
说有一些残破的树叶,说明这个骆驼老了,牙齿都掉了。
师:好,有谁能把课文概括几句话?
生:一个商人外 ……此处隐藏14670个字……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5、课堂练习:《作业本》3、4、5题。
《找骆驼》教案14【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骆、驼、跛、驮、忿、哄、啃、顺”等8个生字,理解“忿忿、不紧不慢、果然”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初步理解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丢失的骆驼的。
4、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音节引入,揭示课题
1、拼读音节:luò tuó
2、学习生字:骆驼
3、出示图片,请学生介绍骆驼
由于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运货,也能驮人,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所以骆驼一直享有“沙漠之舟”的美誉。
4、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节
(2)商人的心情如何?从商人的哪些举动感受到他很着急呢?用圆点标出。
(3)指导朗读
5、揭示课题 (板书:找骆驼)
二、学习1-9节,了解骆驼特点
1、轻声读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2、用直线划出商人说的话,用曲线划出老人说的话。
3、师生合作朗读对话,想一想: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1)读老人的三句话。
(2)学习生字“跛、驮”
(3)当老人准确说出骆驼的特点,但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里时,商人心情非常生气,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
学习:忿、哄
(4)指导朗读
4、小结骆驼的特点
5、过渡:老人没有看见商人丢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想想问题的答案。
三、学习第10节,理解老人的分析推理
1、读第10节,数一数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
学习生字:啃、顺
2、学习第二句话。
(1) 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它是怎么想的?
填空: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心想:如果骆驼的脚不跛, 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2) 学习第三、四句话。
教师引读:因为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所以想到——
我想到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是因为我看见——
(板书:左驮蜜右驮蜜)
(板书:仔细观察)
(3)学习第五句话。
出示树叶图片,观察:哪一片是骆驼啃过的?
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心想:要是这骆驼——
(板书:树叶上有牙印)
3、指导朗读“不紧不慢”。
四、学习第11节,总结全文
1、朗读第11节,理解“果然”
2、老人给了商人什么指点?用横线划出来
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老人要商人根据什么线索去寻找骆驼?为什么?
3、小结全文:
聪明的老人通过路边骆驼留下的点点线索,推测出骆驼的特点,还为商人提供了寻找骆驼的最佳办法,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其中除了仔细观察之外,还必须会——认真思考。
(板书:认真思考)
4、布置作业。
板书: 33 找 骆 驼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树叶上有牙印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找骆驼》教案15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先复习《蜜蜂引路》一文,预习本课,进行联系比较学习。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在熟读,分角色读文的基础上,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人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骆驼的特征的。
三、教学难点:
学会初步的分析、推理,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启发学生思维、想像,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
四、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板书设计: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路左边蜜右边米驮着蜜和米顺着脚印找
啃过的树叶齿印缺牙齿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