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老师像妈妈》 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老师像妈妈》 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老师像妈妈》 教案1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老师,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
2、愿意亲近老师,感受和老师在一起的快乐。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自己的老师。
活动难点: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
活动过程:
1、教师自我介绍,引出活动。
小朋友,你姓什么?你知道老师姓什么吗?(引导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我是×老师,我喜欢……也喜欢喝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小朋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老师。
2、亲一亲、抱一抱。
3、做在游戏"皮球要来找朋友",体验滚接球的动作要领。
老师说"××小朋友好",引导幼儿回应"×老师好"。
教师:老师喜欢有礼貌的好宝宝,我们一起笑一笑、亲一亲、抱一抱。
教师边念儿歌"笑一笑,亲一亲,抱一抱,我是老师的好宝宝",边和幼儿拥抱。
鼓励幼儿分别与班内其他老师问好,一起笑一笑、亲一亲、抱一抱。
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将图上老师胸前的花涂成红色。
4、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每天来园和离园时跟老师亲热地拥抱,有礼貌地问好、说再见。
2、在活动区域投放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学念儿歌《老师爱我,我爱她》。
活动反思:
这一节活动是宝宝入园的第一节具体活动,虽然是在宝宝们的哭声中进行的,但大部分幼儿对活动还是感兴趣的,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拥抱、爱抚,而且能积极地参与到《开火车》和《找朋友》的游戏中,在儿歌中的互动时时,宝宝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快乐。同时,我们也照顾到那了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老师像妈妈》 教案2一、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的含义,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很爱小朋友。
2、能跟着老师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3、体会妈妈和老师对小朋友的爱。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已有游戏经验“小孩真爱玩”。
三、活动过程:
(一)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出儿歌
1、引导语:“为什么说妈妈好?平时在家里,妈妈为我们做什么?”
2、教师小结:妈妈帮助宝宝穿衣服,喂宝宝吃饭,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玩游戏。
3、提问:在幼儿园里谁帮助宝宝穿衣服,喂宝宝吃饭,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玩游戏呢?现在老师来念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我的老师像妈妈。
(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老师像妈妈》
1、老师缓慢清晰地念出儿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问:“你听到儿歌里面说了什么?”
3、引导幼儿跟读儿歌
(三)师幼共同游戏
引导语:你们喜欢老师吗?愿意亲亲(抱抱)老师吗?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名字叫“小孩真爱玩”。(强调一遍游戏规则)
4、小结:以后在幼儿园有什么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我们。
(四)延伸活动:教师融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与幼儿共同游戏。
幼儿园《老师像妈妈》 教案3活动目的:
1.认识并熟悉自己班的老师,乐意与老师交往。
2.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儿歌录音,木偶熊猫、小兔、小鸭和小猫。
活动过程:
1.桌面操作木偶引入,引导幼儿欣赏木偶剧:熊猫老师像妈妈。
2 . 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熊猫老师像妈妈呢?”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播放儿歌录音《老师像妈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说说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4.幼儿学习儿歌,鼓励幼儿大胆地朗诵。
5.游戏“开火车”,老师带全班幼儿开“火车”边念儿歌边游戏。
6.自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儿歌是小班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之一,针对刚入园的孩子,我选择了本首儿歌,该儿歌朗朗上口,且帮助小朋友进一步熟悉老师,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老师的身上,活动结束后,幼儿基本可掌握本首儿歌,且能较有韵律地念出。分析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儿歌易于幼儿接受,儿歌内容简单容易理解。同时针对小班幼儿直观印象的特点,我以木偶剧引入,并将儿歌简单融入木偶剧中,通过木偶表演让幼儿初步熟悉儿歌内容,本次活动做好铺垫。
2.学习形式多样化。通过木偶剧表演、儿歌录音、集体学习、开火车等形式,让幼儿在不断变换学习方式熟悉儿歌,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下习得儿歌。
3.教师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尽管本首儿歌仅仅有四句,但教师始终以富有感染力朗诵儿歌,因此幼儿在朗诵时,均能较有韵律地仿念儿歌。
幼儿园《老师像妈妈》 教案4【活动目标】
①喜欢音乐歌唱活动,学会唱这首《我的老师像妈妈》。
②理解歌词内容,用歌唱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感恩老师。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节奏准确。
【活动难点】理解歌曲内容,学会用唱歌的方式表达爱。
【活动准备】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
【活动过程】
一、歌曲欣赏,自然导入
教师弹唱,幼儿倾听,自然引出教学内容。
由教师弹唱歌曲,引发幼儿兴趣,对歌曲节奏初步感知,对歌词内容初步记忆。
二、了解歌曲内容,识记歌词。
①教师再次示范唱,幼儿仔细听(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歌曲,会更认真的听歌曲内容)
②教师与幼儿问答,熟记歌曲内容
师:小朋友刚刚听到老师唱了什么吗?
幼:老师像妈妈
师:小朋友热爱老师吗?
幼: ……此处隐藏1992个字……我虽然很难体会,但是我是一名教师,我有责任,于是我以一个老师身份和他们进行了交谈,所幸的是家长坚持了下来。正因为因为这样感到我们的肩上压力更大了,为了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对小晶付出了更多的关爱,几天下来小家伙竟然认准了自己班的老师。但由于缺乏午睡的习惯,每天中午仍会大声的哭,不仅累了自己的身体,更是影响了同伴的休息。此时我们心里很着急,而家长见这种状况没有好转也常常偷偷地跑来看看。于是我们又多了一份耐心,先是将她抱在手上摇她睡,第一次抱她睡竟然是在我的手上,而且一放下来就哭,于是就始终抱着她,一睡竟然有一个小时。恰巧此时家长来看孩子,看到老师能抱着自己的女儿睡,家长感到了放心。由于真心的付出,一个月后小晶能自己在每天的早晨要求家长送她来幼儿园上学了。这时家长安心了,小晶也开心了,而比他们更开心的是我们,虽然付出很多汗水,但看到小晶以及班中孩子在每天清晨那愉快的笑脸还是由衷的感到了高兴。
3、关爱孩子生活,开开心心学自理
“幼儿园是兼保育与教育于一体的机构。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养护、保育、照料他们的生活成了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随着孩子们情绪的稳定,和老师也建立了感情,但托班的孩子比其他班孩子年龄要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事务性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级来得多些。这些琐碎的事都要求老师具备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为
此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给孩子穿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带孩子入厕、洗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认真进餐。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中也要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关注。幼小孩子不愿意吃饭是一大问题,刚入园时孩子们一到吃饭就开始哭着找妈妈,玮玮小朋友是在9月中旬才回来,在他刚来时脾气很大,有时很不听老师的话,一到吃饭就开始故意耍脾气,不要吃饭,在地上打滚,平均每天午餐都不要吃,为了让他不挑食,自己吃饭,我仔细地观察了他,并和家人取得联系,知道他在家里吃饭,爸爸妈妈都会做他最喜欢吃的东西,因此养成了他挑食的习惯。了解情况以后,每次在吃饭前,我都会给小朋友讲一些关于吃饭的故事,来教育他们,挑食会长不高,会变成小胖墩,这样以来,玮玮每次都会吃一点点,慢慢积累,现在玮玮的胃口好多了,他也会教育别的小朋友不要挑食。在常规的培养上,老师仔细观察,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同时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洗手、小便等能力。当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露出胳膊时我们就开心的说:“哦,萝卜拔出来喽!白白胖胖的萝卜要洗洗干净喽!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哦,萝卜干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冬季节来了,天气逐渐变的寒冷了,为了防止孩子因为着凉而感冒,及时地喂孩子吃完饭菜,每次小便后整理好衣裤,午睡时巡视盖好小被子,是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课。终于真心的付出减少了幼儿的抵触,增进了师幼关系。
4、趣味幼儿活动,快快乐乐学本领
托班幼儿入园后,虽然喜欢在孩子多的地方玩
,但仍自己玩自己的,多为平行游戏或处于游离、旁观状态,与人交往中也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只能从自我的角度或经验看待事物,缺乏与人分享、合作游戏的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缺乏积极性。但是他们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并在操作这些物品时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可见“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起着促进或干扰的作用。无论感知、记忆或注意、思维,都影响情绪,同时受到情绪的调节。新鲜事物激发的兴趣诱导儿童进行视觉追踪、听觉定向和触摸动作。”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开展了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如喂饭游戏,不是用单纯的瓶子,而是将收集来的盒子用上动物图片,做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张着大嘴巴等着孩子们去喂饭吃呢;平时吃完的乐事薯片的圆桶,我们会把它连接起来,上面安上男宝宝,女宝宝的头饰,一会就变成一个开心的娃娃,再作一些好吃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跟小宝宝说说话,吃吃东西……一次在玩拖拉毛毛虫的活动时,云云高兴得一边拖一边唱起了歌曲《高高兴兴上
幼儿园》。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参加整个活动,可见“兴趣情绪与快乐情绪相结合,能支持操作活动持续进行。当然孩子喜欢了还不够,在孩子们面前,老师要把自己也当作是一个孩子,一个怀有一颗童心的大孩子。“如果你要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明了儿童的能力和感情,自己一定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里去。”只有具备一颗“童心”,指导孩子、和孩子沟通交流,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伙伴和朋友。
同时,语言发展的迅速使他们乐意模仿成人说话和动作,而能听懂生活中的语言,初步能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得他们喜欢在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因此我们还经常带着幼儿去其他班级玩玩,进去时教师主动说“你好”,回去了又说:“再见”;遇到有事请老师帮忙不忘说:“请”,在家里他们也像小老师一样,要求爸爸妈妈这样做。在老师的带动下,以养成教育的方法加强了对孩子的文明礼貌的教育。虽然愿意开口说话了,但有些孩子的发音不正确,听到他们说的不对我们也总是很耐心的反复纠正,使他们获得进步。
效果与评估
富有趣味性的托班幼儿课程,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并且不停留在被新颖的教具所吸引而产生的注意上,而是引发出与物体相互作用而得到的满足,逐渐地能对活动产生专注,从而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快乐中建构起了相应的经验和知识。就这样快乐的蛋宝宝在爱的孵化下诞生了!
幼儿园《老师像妈妈》 教案8活动目的: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大胆尝试用动作表演歌曲。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发声练习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播放器、大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发声游戏引入。
引导语:9月10日式老师的节日,我们来玩问候游戏。
二、熟悉歌曲,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谈论教师的工作:教师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怎样关心小朋友?你们觉得老师像家里的谁?你们爱老师吗?
2.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请幼儿欣赏。
提问: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歌曲里说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再次播放歌曲,让幼儿欣赏,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三、跟唱歌曲。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跟唱。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可以用那些动作来表演歌曲呢?
3.教师筛选幼儿的动作,用简笔画记录在大纸上,制作成舞蹈动作图谱。
4.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
5.引导幼儿集体表演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