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桥教案模板合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案 篇1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二、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四、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大家介绍的都很生动,但却没有把你举的桥系统的说出来,怎样说呢,那得抓住各个桥的特点,怎样抓住特点去说,《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会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
二、检查预习
1、字音:
洨 张嘉贞 匀称 惟妙惟肖
2、解词:
匀称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速读课文,给本文划分段落,并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段落划分:
一(1-2自然段):石拱桥的特点。
二(3-9自然段):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10自然段):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四、研讨归纳
读(3-9)自然段回答: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4、作者为何不举一例而举两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呢?
明确:
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2、卢沟桥:(1)、联拱石桥(2)、坚固(3)形式美观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联拱石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4、因为赵州桥是单拱石桥,而卢沟桥是联拱石桥,选择事物时,即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又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事物说明全面。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说明文既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征,又要抓住事物自身的特点来写,只有这样,才能把你所要说明的事物说明的更全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点。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相关练习。
我们使用的笔都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每种笔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呢?
要求学生说出笔的种类,并说出各种笔的共同特点及各种笔自身的特点。
五、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总结,比如字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等,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六、布置作业
以《笔》为题写一篇小说明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来说明的?
想把所说明的事物说明白,就要用到一些说明方法,本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些说明方法,并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二、赏析探究
1、分小组找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
(1)、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2)、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3)、引用:“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4)、摹状貌:“有的……有的……有的……”描绘了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明确:这些加点的词不可以去掉,因为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感悟抒情
学了本文,你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吗?是什么样的感情?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和敬佩,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赞扬,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领会本文的中心。
四、拓展延伸
说出有关桥的成语,诗句,典故,传说。
五、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桥梁设计师,设计一座桥。
板书设计
中 自身特点 共同特点
国 赵州桥(单拱) 桥洞拱形
石 形式优美
拱 卢沟桥(联拱) 结构坚固
桥 历史悠久
桥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感受西湖春月之美
2)学习景物描写。
3)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写景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理解西湖春月之美。
课时按排:1
教学过程 ……此处隐藏9087个字……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二课时《七彩桥》
教学内容
1.歌曲欣赏《丝绸之路》 《中国花鼓》
2.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 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 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1.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2.欣赏《丝绸之路》
(1)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5)复听
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1.复习歌曲
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课,下课。
第三课时《七彩桥》
教学内容
学唱:《手拉手,地球村》
歌曲欣赏:《送别》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
(2)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 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2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 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