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时间:2024-07-12 19:01:25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

(一)温故知新,析前热身。(大屏幕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嗜辄吝褐 箪 汲 俦觞

瓢 屡 娄 欤

2、解释下列词语

会意: 辄: 萧然: 晏如:造

戚戚: 汲汲: 俦: 觞:

3、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 著名诗人。一名 ,字 ,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 》、《 》、《 》等。

(二)整体把握 ,品言知人。

师问:根据传记文章体例,请同学们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请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来回答。

生明确:籍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请同学们背诵相关的语句。

师问:本文在行文中除了对陶渊明做了一般性的介绍外,还有赞文,那么.,何为“赞”?赞语中的话和“传”中的语句有什么关系?

明确:(读书下注释)历史传记中常用"赞"来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评论,本文是仿照史传体写的,“赞曰”是作者叙述完了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后对他的评论。赞是在传文后对五柳先生的评论。

明确:照应关系。如“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照应“不慕荣利”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照应“不戚戚于贫贱”。

“赞”中的语言对陶渊明的人格与品质进行了高度概括。

(三)深入研析,体悟人物。

师问:请大家结合文章具体语句来分析陶渊明的形象。

明确:

1、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中看出他生活贫穷。

从“晏如也。”可见他安于贫穷,不以穷为耻。

2、从“造饮辄尽,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中可见他的饮酒方式与目的的确与众不同,他饮酒不随礼俗,表现率真、真诚。

3、写文章的目的是“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不是为了做官。可见淡泊名利。

4、他的性格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师问:陶渊明辞官不做、退隐山林,足可见他淡泊名利,那么“闲静少言”怎样理解呢?

明确:他与身边的农民是不同的,他少有精神上的知音,所以他的理想与爱好不被别人认同,所以他与别人没有太多共同语言,也就无话可说。

(四)探讨交流,挖掘本质。

1、问题:陶渊明读书的特点是不求甚解。今天我们也常用“不求甚解”,常含贬义。怎样理解陶渊明的读书呢?

学生讨论。

明确:

陶渊明读书不在字句上多下功夫,而在乎领会文章的旨意。他读书意在与作者的思乡情怀相交融。真正把书读透,不只悟到人物的特征,更高境界是发现作者的神韵。

师小结:读书有三种境界:浅者读书,读其字;中者读书,读其人;高者读书,读其魂。陶渊明属于高者的境界。也只有这种境界才会让人废寝忘食。古代很多人读书多为敲开功名的大门,陶渊明的读书目的是“娱情”。

他的另一爱好“写文章”, 从作者陶渊明的爱好中可见,他淡泊名利的人格。他的所做不违背自己的心灵。读书也好,写诗也好,都是满足心灵和精神的需要,不为功名。

2、问题:在一般的传记文章中,都要交代人物的籍贯、姓氏等,而陶渊明在自传中不写清姓名,却假托“五柳先生”的名来作传,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观点。

明确:陶渊明是一个率真之人,做人做事喜欢不违背“真意”,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谁,所以故意隐去不写。作为隐士而言,他的这一心理便容易理解了。“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见他很随便给自己起名号,可见“不慕荣利”的性格。

师小结:在陶渊明的形象中,这便“不慕荣利”是核心,一切表现都由此出。

师问:以上我们分析了陶渊明的形象,谁能总结一下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总结,师板书。“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率真坦诚 ”)

师:让我们在了解了作者其人后,一起来背诵他的文章。

学生分组背诵课文。

3、师问:同学们注意文章语言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生看书。

明确:

师导语:钱钟书说,:“不”为一篇文眼。“不”!字句的多处使用。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例句,并分析作者用意。

生读例句: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曾不吝情去留”

明确:作者的用意:东晋末年,社会的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他用这篇传文就是要表明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让我们看到前面提到读书的境界,现在我们自己已走到读书的第三境界:“读其魂”,陶渊明的“魂”是什么?就是他的“他情趣高雅、人格高尚、志向高远。“

师: (板书:与世俗的格格不入,情趣高雅、人格高尚、志向高远,超凡脱俗。 )

(五)个性品评,情感认识。

问:陶渊明私谥靖节,历史上闪烁着他人格的魅力,今天,新社会、新时代,社会开放、文化发达,生活中的你怎样评价陶渊明?

参考认识:

我欣赏他勇敢地与黑暗的社会决裂,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的品格值得赞美,他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是可贵的。

他的率真,如饮酒的方式在与人交往方面今天看来不是很好。

我认为他与世俗格格不入,他采取逃避的方式不够积极。

师总结:

我也有很多话想对陶渊明说,也想对大家说。在东晋黑暗、污浊、追名逐利的社会现实中,陶渊明辞官归隐,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志趣高雅,贫穷而有操守,不拘礼俗而自得其乐。他的诗文把田园风光与生活描绘的美好而快乐,开辟了田园诗风,因而文坛留名。但我们不能赞赏他用隐居避世的逃避、消极的做法来对待自己和社会。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如刘禹锡“二十三年弃置身”,而有“沉舟侧畔千帆 ……此处隐藏16591个字……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认知生字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箪(dān) 黔(qiá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ú)

2.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 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附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4.研讨与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

主要方面 相 关 内 容

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的地方,不必细究。

朗读、背诵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巩固

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

重点研读

教师导学: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教师提示:

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

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

拓展探究

教师导学:

本文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

(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

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

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提示:

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 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 “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

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

集体背诵

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作业

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