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2 19:11:26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这是开学第一节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寒假有所松散,所以首先让同学们猜读。猜读环节刘轲宏第一个发言,着实让我吃惊。再安排男女轮读。轮读让同学们嗓子有放松的时间,又能够保证一定的朗读训练量。

导读的设计同学们觉得很新奇。老师刻意放缓提示的语速,让同学们听清要求。许是第2段是整段朗读的缘故,第7段有同学读过了头,后面就好很多了。不过朗读的语气、感情不很到位。老师示范朗读第9段,同学自由读,同学展示读。读好了第9段同学自由读11段,展示朗读。效果不错。

第二段的品读同学们还是放不开。

第二课时的感觉不太好。

教训有:一。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指向性要明确;二。考虑到学生还未完全进入状态,说话的语速有意放慢,但是事实上还可以快些;三。注意讲与练的衔接语。四。注意合理分配讲与练的时间。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生平上的第一节公开课,业已降下帷幕。过后得到前辈们的指教,可谓获益匪浅。回想起当时激动的心情,就犹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渴求得到老师的赞许一样。前辈们所指出的问题与自己激动过后的那份平静使我对那节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评价。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自读课,教学目标有:

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学习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事件过程的写作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最初的构思是运用提问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能学到一点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思路非常清晰,因此只要稍微点拨,学生会很快能掌握这种叙事方法的。而这节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我运用了质疑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

可以说,这节课还是颇顺利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遵循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运用了问题——发现的教学组合方法进行教学。从问题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我颇感欣慰的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提问是激发兴趣的手段。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这时他们的思维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他们的思考不只是量上的增加,而且有质的提升。问题悬而未决,思维受到挑战,他们会继续探究下去。这样兴趣就被激发了,兴趣一激发成功,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将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一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但在成功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新课导入时间过长;问题过于琐碎;知识点未能很好地落实;重点不够突出。导入目的是创造情境让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的学习,但是时间过长的话,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能体会老师的用意。问题过于琐碎,使得层次感不够强。因为之前只准备用一节课时讲完该课,所以内容过多,一些知识点犹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未能让学生掌握。由于前面的一些内容耽误过多时间,导致后面的重点部分——质疑和讨论不能完全展开,学生的兴趣刚被激发,课就已经接近尾声。最后的一些该由学生探讨的问题只能由老师讲解,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了制约。这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

痛定思痛,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思考和感触。

一 要熟悉教材,教学的各个部分应做好安排。

该怎么导入,怎么结尾,哪些是重点,各部分的时间安排。如果把上课比做打战的话,教材就犹如敌人,要摸透敌人,才能有取胜的机会。因此切忌打无准备之战。战前要根据敌我的情况确定正确的战略战术,统筹好各部分的兵力,才能高奏凯歌而回。

二 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的知识点或许很多,但是有主有次,不能平均用力。因此最好要有取有舍,不要盲目贪多,不要一咕脑儿地全塞给学生。就如《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那么其他的有关登月的细节就不必多费时间,把时间空出来。

三 要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曾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是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惟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这一课最后的质疑讨论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与宇宙有关的问题,问题提得非常好。问题提出总得解决,那谁解决呢?学生自己解决。或许会说以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根本不可能解答,的确是。但是能因为这样就让老师作答吗?不可以。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即使学生不能解答,老师也不能代为回答。这时候,老师要做的就是提示学生通过某种途径找寻答案。更何况有关宇宙的一些问题,老师也不可能全部都能解答,因为老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晓得。因此,要谨记这一句名言。

四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学校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而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这个目标切实抓好。而在《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中,这个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探索,学生也许永远也不会去接近科学,了解科学,探索科学。这些知识只会在若干年后被大脑所遗忘,但是一旦兴趣形成,就会驱使他们主动去探寻,大脑里的知识就会不断被更新。而有可能十年过后,有些学生会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从而成就一位科学家。由此可能,这方面的培养不容忽视。某篇文章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不是夸张。正是因为这篇课文中所透露的情感引起了学生内心的一种共鸣,使他重新审视自己,树立起新的价值观。一个新的自我由此诞生。所以,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灵魂的塑造。

反思过后,才深刻体验到语文教学之难。作为一个新手,初出茅庐的我,没有一点实战经验。这节公开课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被前辈们发现并指出,对我而言,确实是件好事。因为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对我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它们能让我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收获更多。所以,恳请各位前辈以后多多赐教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一、问题的产生

很平常的一天,很平常地踏着铃声走进了课堂。

在轻柔的音乐的伴奏下,新课开始了。学生齐声朗读宗璞的散文《 ……此处隐藏11601个字……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资料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资料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能够充实自我,反思不足能够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怎样才能把这堂课上好呢?这个问题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几乎令我寝食难安。作为一堂面向全省的公开课,备课组给我的定位是:深挖教材,上出新意。为了实现这一定位,我对教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教材的编写者更加强调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加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和培养,同时,也为广大教师进一步发挥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做一种自觉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专业特长、个人智慧,既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跳出教材,使教材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二、深入研究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在《棋王》的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的节选部分和原文进行了反复研读。并参考大量的评论文章,对作者阿城的成长历程、创作经历、作品风格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对寻根文学这一特定的文学潮流进行再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对《棋王》这部小说背景和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忽略了对小说中“老者”这一形象的分析和探究,只是简单地把他当作一个陪衬人物处理。后来备课组的老师觉得忽略“老者”的做法不妥,提醒我对文本中老者的外貌、语言、动作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读。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我对文本中“老者”出场的一段文字进行了仔细阅读,发现简短的文字里面暗藏乾坤!于是,我改变了第一次试讲时简单处理“老者”的做法,把“老者”当作一个重点和难点来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老者”身上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一做法完全超出传统的《棋王》教学设计,另辟蹊径。事实证明,这一“创新”之举深受学生欢迎,在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作品内涵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这一节公开课增色不少。

三、打破常规,大胆取舍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举措。

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只是简单地按照小说教学的惯用思路,围绕情节、环境、人物三个要素进行探讨。课堂思路清晰,中规中矩。同行听完后,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自己讲完后也觉得不满意。究竟缺少了什么呢?新意!经过反复思考,我认识到到,作为一堂公开课,一堂在同行面前展示的研讨课,中规中矩是不行的,没有自己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是不行的。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情节和环境这两个要素大胆舍弃,而重在从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这样课堂重点突出了,学生探究的中心明确了,舍弃了一些枝节问题,为重点问题的探讨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在备课组的同仁对作品反复讨论过程中,他们又给我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问题:谁是真正的棋王?对于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一开始无法接受,我认为小说中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王一生是当之无愧的棋王!后来我和备课组的同行对作品再次进行研读和探讨,渐渐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在最后的公开课中,我采用了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在认真预习文本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独到而新颖的见解,整堂课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成了最精彩的环节!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令听课的同行赞叹不已!没有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可能发现和设计如此有价值的问题,没有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不可能将这个问题演绎得如此精彩。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对创造性使用教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值得永远探索的命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总结经验,开创有效教学的新境界。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当同学们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时,每个同学都能谈出实际的感动的地方来。也许此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读后确能引发切身之感,心有所动。学生谈感受多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能谈出真情实感。

有个同学谈到文中写到“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字里行间渗透着父亲对我的关心,对我的爱护。之前,我也有过如此的经历,但我从不在意,认为当父亲的就应该这样做。今天读完后,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的爸爸。

听了这位同学的话,我打心眼里高兴,我不仅让我的学生学到了课本的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做人。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核心提示:这节课总体上感觉流程衔接的较自然流畅。学生发言比较主动、积极、精彩。特别在“美的舞台”和“我来说一说”这两个环节时,学生表现很精彩。幻灯片、影片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总体上感觉流程衔接的较自然流畅。学生发言比较主动、积极、精彩。特别在“美的舞台”和“我来说一说”这两个环节时,学生表现很精彩。幻灯片、影片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播放《白龙马》时,很多学生跟着和唱,对融洽气氛起了一定作用。马的动画以及影片对学生感受马的形象起了较大的作用。

不足应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教学时,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比较内容易接受,因为在新课程提倡的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的初步感受,分析和理解,然后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七(7)班上课时,因没有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显然有些吃力。

2、用心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做到能读、会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读,养成很好的阅读赏析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说,语文课堂从大程度上就是读得课堂,读好书是上好每一堂课的保证。而七(7)班却没有给他们时间,加之课文较长,让他们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导致情况不够好,致使有些学生不敢起来回答问题。另外,这个班的孩子不喜欢高声朗读课文,所以在展示时读得不够投入,少“情”。致使个别学生对文本的主旨把握欠缺。这一点是我以后课堂上应该加强的一块。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